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领导的组织以及老师、同学等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下,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于3月9日、10日、11日顺利进行。
今年研究生院共安排考场十七个,分别在研究生院二楼、三楼、四楼、五楼。据相关人士介绍,今年报考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的考生人数又创下历史新高。艺术研究院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对报考人员进行了初次审核,通过审核的人数将近700人,占报考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十。
报考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的考生来自全国各地,既有央美、国美、天美、广美、西安美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等专业艺术院校的考生,也有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等综合院校的考生。
这说明艺术学类的博士在社会上的需求还是很高的,同时也充分说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影响力和认可度也大大提升。
干 货 时 间
如果你想报考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博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中国艺术研究院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对报考考生进行资格初审。小编认为(不是官方的哈^_^),一般导师会通过毕业院校、学术积累、外语水平、经验特长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准备,尤其是在学术积累上让导师看到你的优势,多写文章、发表作品,详细准备自己的读博计划。把自己的优势突出出来。
二,中国艺术研究院实践类考博考生专业二,今年改为“专业创作及理论研究”。也就是说,不像以前专业二只是实践创作,现在也有了理论题目。这也表明艺术研究院对实践类博士考生的理论素养水平要求有所提高。这就需要实践类考生在准备专业一艺术概论的同时,也准备自己本专业的知识。
三,关注一些当下的社会、文化、艺术热点话题。艺术研究院今年考博题目总体来看,还是非常有水平的。既灵活(有选择性),又专业(紧扣考试要求);既基础(题目不刁钻,看上去不难),但如果想答好题又需要深入思考以及一定的积累;既考查书本知识,又结合当下热点话题。
最后,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多看看艺术学人(捂脸o(∩_∩)o ),说不定,里面就有考点呢!去年和今年艺术学人推送的内容都无意中涉及到了考点(有意味的形式、艺术的公共性、文化自信、非遗传承等等)。
总之,如果你有考博的梦想,就勇敢去追梦吧!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艺术学人,祝您成功。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唯一一所集艺术科研、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成立的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美术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它的建立和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支持,1951年,毛泽东同志为其前身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并题写院名,周恩来、彭真、陆定一和郭沫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题词。
在历任院领导中,贺敬之、王蒙曾以文化部部长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希凡、曲润海、冯牧、张庚、王朝闻、郭汉城、冯其庸、陆梅林、马彦祥、胡风、杨荫浏、葛一虹、周汝昌等学者或艺术家都曾担任院领导或顾问。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任名誉院长。现任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为连辑。
中国艺术研究院拥有戏曲研究所、音乐研究所、美术研究所、舞蹈研究所、话剧研究所、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红楼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曲艺研究所、建筑艺术研究所、艺术人类学研究所、中国文化研究所、摄影艺术研究所、工艺美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拥有《文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美术观察》、《红楼梦学刊》、《中国音乐学》、《中国文化》、《艺术评论》、《中国摄影家》、《中华文化画报》、《传记文学》、《中国艺术时空》等学术刊物和文化艺术出版社;拥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心、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文化政策研究中心、中国艺术研究推广中心、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展览演出中心、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等研究中心;拥有中国画院、中国书法院、中国篆刻艺术院、中国雕塑院、中国油画院、文学院、中国紫砂艺术院、中国设计艺术院、中国当代艺术院、中国版画院、秋雨书院、范曾文苑等艺术创作机构;拥有中国工艺美术馆、梅兰芳纪念馆等博物馆;拥有全国唯一独立设置的艺术学科研究生院。
全院现有在职人员近800人,其中研究人员621人,包括高级专业人员29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7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者近200人,这些专家学者都是各艺术学科的带头人或国家重点课题承担者。60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汇集了一大批在各学科领域卓有建树的著名学者,如张庚、王朝闻、蔡若虹、杨荫浏、缪天瑞、葛一虹、郭汉城、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等,他们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影响。2010年,郭汉城、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资华筠、范曾、刘梦溪7人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批聘任的终身研究员。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走上了全面建设与发展的新阶段,具备了与国家级艺术科学最高研究机构相适应的人才储备、基本建制、学科设置以及相应的规模,并逐渐形成了艺术科研、艺术教育、艺术创作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确立了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艺术科研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和国际艺术交流中心的发展目标。
中国艺术研究院在我国的艺术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承担和完成的国家级、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多达300余项,专家学者编撰了一大批史论著作,为我国的艺术学科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艺术科学大系》、《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中华艺术通史》、《中国美术史》、《中国舞蹈史》、《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国话剧史》、《中国建筑艺术史》、《中国先进文化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国少数民族剧种发展史》、《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与和谐文化建设》、《中国评剧发展史》、《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延安文艺史》、《共和国书法大系》、《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等,成为各艺术学科的奠基性著作。此外,《昆曲艺术大典》、《京剧艺术大典》、《艺术科学综论》、《中国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与策略》、《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国廉政史鉴》、《中国传统营造技艺数据库》等一批在研重大课题,对中国的艺术学科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1978年以来中国首批恢复招收艺术学研究生的机构,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评审批准的中国第一个艺术学一级学科授予单位,是国家人事部批准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拥有全国唯一独立设置的艺术学科研究生院,设有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等8个博士点和9个硕士点及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且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招收外国留学生,现有在读艺术学博士、硕士生研究生近800人。
在艺术研究领域不断深入拓展的同时,中国艺术研究院十分注重加强创作队伍的建设和相关机构的设置,成立了多个专业艺术创作机构,汇集了一批全国艺术创作专业的一流人才,其中很多文学艺术家在世界舞台享有盛誉。文学院院长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终身研究员范曾获得法兰西骑士勋章奖;艺术家袁熙坤获得匈牙利文化部授予的“最高文化奖”;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在联合国总部举办“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国际巡展联合国特展”;中国篆刻院院长骆芃芃在伦敦奥运会期间举办了2012年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的重要展事“‘中国印’的世界——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
艺 术 学 人,游 心 游 目。
——一个高品质艺术与学术平台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